“结婚相互攀比,彩礼要‘万紫千红一片绿’(1万张紫色5元钞票、1000张红色100元钞票及若干绿色50元钞票,基础金额约15万元)‘一动两不动’(要求男方不仅要买辆小轿车,在城里买一套房,农村宅院还得建新房当婚房),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讲是天文数字。造成的后果是很多小两口结婚即负债,何谈幸福?”近日,记者前往项城市高寺镇白衣阁行政村采访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时,大多数村民说起高价彩礼时连连摇头,直言应该摈弃这些陈规陋习。
牛华伟是该村党支部书记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文明新风尚,近年来,他带头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制定《新村规民约》,明确彩礼、红白事宴席标准,减少铺张浪费,倡导文明新风尚。
“讲排场、比阔气不仅浪费钱,还会给亲戚朋友增加负担,真正的情谊不在面子上,而在心里。”这是牛华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不仅自己带头践行移风易俗,还经常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移风易俗新政,向邻里讲解大操大办、封建迷信的危害。在他的影响下,以前在村里盛行的攀比之风,铺张浪费现象明显减少。他以整治陈规陋习为切入点,打出了一套“政策引导、宣传助力、文明实践”的移风易俗“组合拳”,让文明、节约、友善的理念逐渐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。
高寺镇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董玉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与牛华伟一样坚持率先垂范,勇做移风易俗“践行者”“排头兵”的,还有张老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振。面对村内人情债沉重、红白宴席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的现状,他决定先从“自家人”入手。在亲戚家孩子婚事均已定好的前几天,他多次上门向亲戚说明高额彩礼和大摆宴席的坏处,讲解婚事新办的好处,最终说服亲戚简化喜宴。婚礼当天,没有大摆酒席,没请礼仪团队和豪华车队,新郎和新娘自己驱车到市区参加由项城市妇联举办的集体婚礼。回村后,他们在乡村大食堂里摆了几桌喜宴,在至亲好友的见证和祝福声中,开启了幸福人生。
“首先要从自身及亲戚做起,做到不攀比、不跟风、不铺张浪费,红白事不大操大办;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彩礼多少、婚房婚车多贵、宴席排场多大,而在于小两口今后的努力奋斗,更在于双方家庭的理解和支持。要摈弃一切陈规陋习,倡树文明新风,为下一代做好榜样。”不仅在婚事上,在丧事方面,张东振同样以身作则。去年家里长辈去世,他没有搞铺张的下葬仪式,只邀请直系亲属前来悼念告别,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:真正的孝顺,是老人在世时给予更多关爱和陪伴。他带头把“厚养薄葬”理念落到实处,成为文明新风的倡树者、引领者,以及全体村民甚至全镇、全市群众竞相“比学赶超”的文明样板。(记者 李瑞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