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,文明乡风是基石;优良乡风,变革习俗乃核心。淮阳区致力于深化农村习俗变革,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,在“摒弃旧习、倡导新风”方面不断努力,注重细节、小事、实际效果,引导群众抵制铺张浪费、破除封建迷信、转变婚丧陋习,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,推动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尊老爱亲、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深入人心。
淮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使婚丧习俗变革取得实效,区文明办指导各乡镇推广“厚养薄葬”理念,倡导新事新办、白事简化、余事不办,有效遏制了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。例如,葛店乡朱寨村推行“一菜汤”办理丧事;黄集乡黄集村村民王光林迎娶新娘张梦姣,彩礼仅要“一心一意”(1.1万元),简化了仪式环节,仅摆4桌宴席招待双方亲友,婚礼简约而温馨;刘振屯镇王三楼村通过建立“双堂联动”机制,整合老年食堂与乡村大食堂资源,为老年人提供餐饮、日间照料等服务,既提高了“生前养育”的水平,也规范了“身后丧葬”的标准,形成了“生前尽心养育、身后文明安葬”的良好风尚;白楼镇沙沃村探索建立了“红白理事会+乡村大食堂+老年食堂”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,通过制度约束、场所规范和服务保障相结合,实现了“生前养育”水平的提升和“身后丧葬”支出的显著降低;曹河乡等地推行信用积分制,将公益行为、习俗变革等纳入积分管理体系,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可赚取积分,并可在“积分爱心超市”兑换物品,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。
该负责人表示,淮阳区变革习俗工作之所以成果显著,关键在于系统性、创新性和持续性推进,在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保障、加强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、深化服务和特色创新、强化典型引领和民风家风建设等一系列贴近民生、创新务实的措施。目前,全区467个行政村建立了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毒禁赌会、孝善理事会为核心的“一约五会”制度。这些由村民共同商议的“土办法”,成为约束不良习俗的“硬杠杠”,为破除陈规陋习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。各乡镇通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、创新实践、选树榜样、文艺演出等形式,持续破除不良婚丧习俗,不断巩固文明新风。尤其以“文艺+宣讲”的方式,将政策方针和文明理念融入快板、戏曲、小品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事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;依托线上线下宣传平台,开展多样化文明实践活动,持续培育文明乡风、淳朴民风、良好家风,使文明新风吹遍网络、走进万家、融入社会,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注入了深厚而持久的文明力量。(记者 李瑞才)